ManBetX万博全站app(中国)官方下载-主页

信息中心

2020年《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》入选技术案例-山东大学

发布时间:2021-04-14

导 读:

日前,生态环境部发布了2020年《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(固体废物和土壤污染防治领域)》(生态环境部公告2021年第3号)(简称《目录》)。在生态环境部指导下,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具体承担《目录》的技术筛选和编制工作。为便于各相关方使用《目录》,我会编制了《目录》典型应用案例,将陆续在微信平台上发布。所有案例均来自目录入选技术的申报材料,案例内容经业主单位和申报单位盖章确认,其内容真实性由申报单位负责。


 

山东大学—铁尾矿库生态修复技术典型应用案例

工艺路线

采集分析铁尾矿的污染物含量和理化性质,通过施加稻壳、生物炭、有机肥等改良剂改良铁尾矿的物理化学特性,解决铁尾矿透气性差、土壤肥力贫瘠和土壤碱性过强等问题,结合微生物、本地化速生草本和灌木类植物联合修复技术,实现铁尾矿库的生态修复。

主要技术指标

修复后,尾矿表层有机质含量≥12g/kg,总孔隙率≥60%,pH值降至偏中性;植物成活率≥90%,植被覆盖率≥98%。

技术特点

采用添加腐殖质、微生物和调理剂等方法,提高尾矿的透气性、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,实现铁尾矿的治理和场地再利用。

适用范围

碱性铁尾矿库生态修复。

案例名称

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2.5万m2尾矿库生态修复工业试验及工程示范项目

业主单位

鞍山集团矿业有限公司

案例概况

工程地址: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大孤山尾矿库。

工程规模:2.5万m2尾矿库。

投运时间:2017年。

验收情况:通过验收。

工艺流程

采集分析铁尾矿的污染物含量和理化性质,通过施加稻壳、生物炭、有机肥等改良剂改良铁尾矿的物理化学特性,解决铁尾矿透气性差、土壤肥力贫瘠和土壤碱性过强等问题,结合微生物、本地化速生草本和灌木类植物联合修复技术,实现铁尾矿库的生态修复。

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

修复后,示范区植被率达到90%以上;尾矿中有机质含量由1.15g/kg提升至12g/kg,由低肥力标准提升至高肥力标准;土壤酸碱度由原来的强碱性降至弱碱性;总孔隙度由原来的45%提升至60%,总体上使铁尾矿达到了保水保肥透气的能力。

二次污染治理情况

本项目无二次污染。

主要工艺运行和控制参数

将改良剂、菌剂添加至尾矿中,翻耕30cm,平衡1~2周,种植当地特色植物。完成后,每月取一次土样,测定改良后尾矿基质的理化指标。

 

 

投资费用

项目总投资23.3万元。

运行费用

运行成本为2500~5000元/亩。

能源、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情况

本技术实现铁尾矿资源化利用,可有效节约资源,提高资源利用效率。

申报单位:山东大学

《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》是生态环境部的年度技术推广工作,《目录》紧密结合当年环境污染治理的重点和热点领域,推出经工程实践证明技术水平先进、环境效益明显、经济可行的污染防治技术,供企业和管理部门参考使用。《目录》发布后,我会配套公布《目录》技术对应的典型应用案例。

2019年《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(水污染防治领域)》

2019年《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(水污染防治领域)》典型应用案例

2018年《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(大气污染防治领域)》

2018年《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(大气污染防治领域)》典型应用案例

 

相关新闻

ENGINEERING CASE